好卖料

关于外墙涂料防水透气性的探讨

关于外墙涂料防水透气性的探讨 李庆繁1 高连玉1,2 高作平3 (1. 行业标准JGJ/T17—2008 修编组,辽宁抚顺113008;2.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6;3. 武汉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1 前言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规定的外保温墙体“饰面层应选用防水透气性材料或做透气性构造处理”、内保温墙体的“外饰面涂料应具有防水透气性”,那么,为什么要求外墙涂料应具有防水透气性?简单地说,就是防止水对建筑外墙墙体结构和保温系统造成危害。本文拟就此和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2 水如何进入墙体对建筑外墙墙体结构和保温系统造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2.1 水进入墙体的途径 水进入墙体有两个途径: a.保温层外侧有密实保护层的多层墙体结构,当内侧结构层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和烧结砖等多孔材料时,由于采暖期间存在着由室内向室外的水蒸气分子压力差,水蒸气分子将从压力高的一侧通过墙体向低的一侧渗透扩散,这种现象称为墙体湿迁移也叫蒸汽渗透。若设计不当,水蒸气沿墙体向室外渗透时,在墙体内部靠外侧遇到某个冷区其温度达到或低于露点,则可能在墙体结构内部和保温系统中出现冷凝受潮。 曾对某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造的房屋进行了水湿迁移现场实测,墙体用密度级别为B05、强度等级为A3.5的砌块与薄型粘结剂砌筑而成,蒸压加气混凝土墙厚为118 mm(设计为120 mm),见图1。室内墙面为清水墙,室外则涂刷了建材市场购买的弹性涂料。测试在寒冷的冬季(2月~3月期间)进行,室外温度为-16 ℃,室内温度为16 ℃~22 ℃(夜间较白天冷),图中各曲线为不同时间段所测得的墙体内含湿分布状态。
墙体含湿分布状态
试验开始时,墙内、外侧表面含水率均为5.2 %,中间偏大,为13.9 %(和未砌筑前露天堆放的含水状态一致),7 d后由于室内温度的影响,内表面含水率下降到了2.7 %,而外侧由于弹性涂料的遮挡,含水率则提高到9 %,一个半月后内表面含水率继续下降至1.25 %,而外表面又提高到27.5 %,而墙体中间部分的含水率基本保持不变。外表面含水率的增加,其补给水源主要是来自室内的潮湿空气(因室内空气湿度——水蒸气分压一般均高于室外,湿气总是由水蒸气分压较高处向较低处迁移)。其结果,由于外墙弹性涂料饰面层阻碍了湿气的外迁移,而产生了起泡甚至裂缝,见图2。
外墙涂料饰面起泡严重 b.建筑砌体外墙会因块体材料自身的干燥收缩大、抗冻性差、抗折强度低等而引起墙体裂缝,也有的是因设计和施工不当造成墙体裂缝,以及砌体竖向灰缝不饱满等,也使得雨水极易渗、漏至墙体内部,使墙体结构和保温系统受到水的侵蚀。 2.2 水对墙体的危害 2.2.1 外墙墙体水蒸气冷凝受潮的危害 a.保温能力降低。外墙墙体内部冷凝受潮,出现冷凝水,会使保温材料的含水率显著增加,致使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大,保温能力降低;此外,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由于内部冷凝水的冻融交替作用,抗冻性差的低强度保温材料便遭到破坏,从而降低结构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 b.看不见的隐患。室内水蒸气沿墙体向室外一侧迁移时,很容易在墙体块材结构内部孔隙中冷凝成水珠或遭冻而结成冰,这种内部冷凝或结冰现象危害更大,前者可造成材料软化、强度降低,后者会因结冰膨胀可使墙体饰面脱落,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安全隐患。 以往在北方地区一提起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人们都纷纷指责这种墙体在经过一到两个冬季后,就会出现饰面空鼓、墙体开裂、面砖脱落等质量事故,因而极力抵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应用。 系统研究及工程实践可知,这主要是由于设计、施工及建设者不知道墙体湿迁移的概念,没有采取必要的应用技术所致。如一些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墙体所采用的饰面涂料为一般非防水透气性涂料或不宜透气的瓷砖,由于非防水透气性涂料(瓷砖)的水蒸气穿越能力很低,尤其一些所谓的弹性涂料或大块型釉面瓷砖,更会对水蒸气的湿迁移构成较大的蒸汽渗透阻,一定会使墙体含水率增加,无疑会造成涂料饰面外表色差并导致涂料饰面起泡、发霉、开裂,釉面瓷砖脱落(见图3)。 非透气涂料饰面劣化
由此而带来的墙体含水率的增加,也加大了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导热系数,使其热工性能产生变化(墙体中的湿度越高,导热系数越大,其保温隔热效果越差),从而影响了墙体的保温、节能效果。 由于不晓得饰面砖脱离的实质原因,人们一见到建筑物外贴瓷砖的大面积脱落,就指责釉面瓷砖的质量,或认为施工者的粘贴质量不过关。不知道墙体进行蒸汽湿迁移遇到满贴透气性不好(蒸汽渗透阻大)的瓷砖(或未采取墙体排湿构造),就会在瓷砖粘贴面处产生冷凝—结露—结冰现象,水结成冰的膨胀过程足以使饰面瓷砖脱落。图4是2008年3月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幢16层办公大楼的外墙饰面大面积脱落,造成较大影响。
非透气面砖饰面脱落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评论
评论0